基于OBE理念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
作者:jxzlpgzx 发布日期:2019年03月11日  
一、引言
2015年教育部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推进高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创新,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基于学习产出的教育模式(Outcomes-based Education,缩写为OBE)被认为是一种教育范式的革新,于1981年由美国学者斯派帝提出后,很快成为一些发达国家教育改革的主流理念。
以OBE理念引领专业持续改进,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服务发展为宗旨,以促进就业为导向,深化专业内涵、课程体系、完善产教融合、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高职院校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现状与问题
高职教育在人才培养方面要强调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生产、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对于动漫专业来说,为适应动漫产业的特点应注重以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创作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以可持续发展和行业竞争能力培养为目标,培养出符合企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但是,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在动漫人才培养方面存在一定问题:
1.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特点偏离
通过对高职院校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现状的调研,我们发现许多高职院校的动漫人才培养定位与专业特点偏离,动漫专业是艺术与技术融合的产物,动漫专业的人才培养既要考虑学生的职业技能培养,还要考虑学生的创作和创新能力培养,个别高职院校对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定位过于强调学生的职业技能,忽略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创新能力培养;学生知道怎么制作动画,但不知道怎么创作动画,这是部分高职院校动漫专业存在的一个普遍问题。
2.课程设置不系统
一些新开设动漫专业的学校不经过调研,直接照搬照抄其他学校的课程设置,导致动漫专业课程设置极不合理。动漫产业是一个系统工程,它是艺术与技术完美融合的产物,同时动漫也是实践性很强的专业,个别高职院校在设置动漫专业课程体系时,设置了大量的操作性课程,忽略职业素养课程,缺乏对学生的创作能力培养;或将职业素养课程集中式开设,课程没有长期延续,学生的创新和创作能力得不到可持续的培养。针对当前动漫企业对学生能力的需求,系统设置动漫专业人才培养的课程体系,应以学生应用技术能力培养为中心,以创作和创新能力培养为主线,在重点培养学生职业技能的同时适当引入理论知识提升动漫素养能力,持续性的培养学生的创作和创新能力。
3.师资严重匮乏
通过对高校动漫专业的调研,动漫专业大部分的教师不是动漫专业或者动漫相关专业出身,高技能优秀的动漫人才大部分在企业工作,同时在校的青年教师又缺乏企业实践锻炼,导致院校严重缺乏高技能教师。
针对目前现状应让青年教师通过深入企业参加实践锻炼,让老师能够了解到最新的动漫行情,学习最新的动漫制作技术,提高师资实际操作水平,从而培养出一支具有理论与实践能力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或者加强校企合作,引入企业导师,通过企业的技术能手和一线员工把行业主流技术和先进理念引入到教学中,建设一支高水平的具备“双师”结构的专兼职结合的优秀教学团队,为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有效的师资保障。
4.校企合作过于形式
校企合作是高职院校发展的生命线,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与合作双赢的重要形式,如提供给学生实习的机会,让学生在未就业前就能参与企业实际的动漫项目的制作,提前适应职业状态,如以企业需求为主导,企业按照其自身的岗位技能要求培养学生,企业可以择优进行人才选拔等。但目前个别院校校企合作过于形式,企业参与人才培养方案制定,参与教学过程形式较为单一不够深入,如企业只是挂名,没有实际参与到学校;如只是单一的邀请企业人员过来开个讲座并没有深入到教学中去,如企业人员过来只是单一讲授某一门课,让学生并不清楚企业的制作流程体系;如企业参与的时间只是暑期两个月并没有很好的延续性;如让学生参与企业并没有让学生真正意义上的顶岗实习只是作为学员来学习等等,这些校企合作方式有合作但过于形式,有合作但没有成果。校企合作应让企业切实的进入到人才培养的全过程中,引入企业的优势资源,实现校企联合的人才培养。
三、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
1.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人才培养模式首先需要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学生身心发展规律,把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教育教学全过程,关注学生职业生涯和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人才培养模式既要培养高技术技能型人才,又要着力完善学生的基本素养,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把职业岗位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职业素养融入相关专业教学中,OBE理念的人才培养模式遵循职业教育规律和行业职业特点,以培养高技能、高素养和可持续发展成果为目标,系统培养符合社会和企业所需的高素质人才。
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动画制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的总体框架分为基本素质与能力、职业技能、职业岗位迁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如图1所示。通过通识课程,培养学生的品德素养、人文素养;通过工学结合、顶岗实习培养学生的职业素养;通过技能课程培养学生的应用技能;通过企业技术能手和企业项目资源的引入培养学生的职业技能;通过拓展课、选修课程培养学生职业岗位迁移能力与可持续发展能力,同时人才培养并不是阶段化培养,相关素质、能力培养贯穿整个在校生涯,培养出有职业能力、有职业素养、有道德素养、有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图1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框架
3.校企联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
校企联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方式可以让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培养出社会、企业所需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首先通过企业的技术能手和一线员工把行业主流技术和先进理念引入到教学中,把企业的实际项目引入到教学中,实现了校企师资联合培养人才。
其次是推进行业企业参与人才培养全过程,坚持工学结合、知行合一。注重教育与生产劳动、社会实践相结合,校内与校外相结合,突出做中学、做中教,强化教育教学实践性和职业性,促进学以致用、用以促学、学用相长,实现校企协同育人。
以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为例,动画制作技术人才培养方案以学校教学和企业教学、实习穿插结合进行,如图2所示,学生在第一学年在校完成基本通识教育课程和专业基础课程,在第三学期直接进入企业进行为期4个月的工学结合,由企业员工进行技能的培训,让学生了解企业项目制作的基本流程和相关技术要求,并有校内教师辅助进行管理;第四、五学期学生返回学校再进行相关课程学习,在第六学期再次进入企业进行为期4个月的顶岗实习,在本阶段学生以企业实习员工的身份进行实习,按照企业的标准要求参与到企业的实际项目,实习完成后企业可以择优选择合适的学生成为企业的正式员工,真正的解决了学生的就业问题,校企联合的现代学徒制人才培养模式有利于行业和社会的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
图2动漫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流程
四、结束语
以OBE理念的动漫制作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采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学校与企业相结合的方式组织教学,以技术应用能力和职业素质培养为主线设置教学体系,以就业为导向,结合企业需求设定专业人才培养目标,突出专业教学与职业需要相结合,建立知识能力、素质结构、可持续发展的成果导出,培养符合社会和专业需求的高素质技术技能型人才。
上一条:李忠华:对接、服务、助推、引领:一流专业群与产业链关系的四层次嬗变
下一条:上海大学首批“课程思政”示范课,示范了点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