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所“双高”校这样打造高水平专业群
作者:jxzlpgzx 发布日期:2019年12月09日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基本载体和关键抓手,也是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内生动力。”邢台职业技术学院马东霄校长接受《麦可思研究》访谈时表示。该校在“双高”建设方面积累了哪些经验?对此,马东霄校长和李贤彬副校长向我们分享了学校的一系列做法。
您认为“双高”建设过程中,高职学校应该秉承怎样的理念和建设思路?
马东霄:
教育部、财政部今年4月初发布的《关于实施中国特色高水平高职学校和专业建设计划的意见》中明确提出,要“扎根中国、放眼世界、面向未来,强力推进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聚焦高端产业和产业高端”,打造“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高职学校和专业群。这就要求“双高”建设须秉承如下3个基本理念,形成科学合理的建设思路。
一是“融合发展”理念。高职教育融合发展的理念主要体现在德技融合、产教融合和跨界融合。“双高”建设要形成“融合治理”的思维,坚持“思政德育和专业技能并重与融合”的育人机制,健全“多元化办学、多主体参与”的治理体制和“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育训结合”的运行机制,建立“跨行业、跨院系、跨专业”的协作机构或教学组织。
二是“内涵发展”理念。基于“内涵发展”理念,“双高”建设要围绕“内涵治理”的思维,对准培养大国工匠、能工巧匠的使命,以内涵建设为重点,制定具有引领和示范效用的办学标准和质量标准,探索具有“行业特色、前沿水准”的专业群办学模式,办成具有鲜明特色、卓越水平、一流声誉的可持续内生发展动力强劲的高水平职业院校。
三是“特色发展”理念。“中国特色”是“双高”建设首要的特色发展理念,其次是行业类型特色,再次是院校自身特色。即:坚持中国特色政治发展道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以发扬和嵌入源自产业行业长期形成的类型化的理念、文化和行为特色,办出行业领域叫得响的特色品牌;结合院校自身的办学历史和使命愿景,从专业建设、人才培养到院校治理,形成一个或多个有广泛影响力的特色品牌。
以我校为例,学校是河北省唯一获批省级军民融合产学研用示范基地的高职学校。为突出军民融合特色,学校通过职教集团办学、现代学徒制等项目,创新军地联合育人模式,发扬军风育人的优良传统,不断为军民融合产业输送生力军;学校通过军工特种车辆技术研究中心等军地技术创新服务平台,深度对接军民融合型企业及相关产业;学校通过参与高水平军工保障性科研项目,为区域部队后勤保障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打造军民融合技术服务特色。
您认为高水平专业群建设对高职学校的发展具有怎样的推动意义?
马东霄:
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是“双高计划”的基本载体和关键抓手,也是推动高水平高职学校建设的内生动力。因此,“双高计划”立项建设院校,要立足学校实际、对接行业、对标国际,形成科学的治理思维,精准发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以实际行动实现“中国特色、世界水平”的国际先进水平专业群的建设目标。
《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提出,“打造高水平专业群……促进专业资源整合和结构优化”。在这方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有哪些经验和做法?
马东霄:
依据“七大战略新兴产业+四大传统优势产业+五个现代生产性服务产业”为主线的河北省现代化工业体系,结合学校专业基础,对接战略新兴产业和传统产业高端,专业结构向集群升级,我校打造出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智能制造、新一代信息技术、服装设计与工艺、现代商务五大主体专业群,构建了绿色建筑、现代会计、数字传媒三大特色专业群。
具体来说,我校形成了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服装设计与工艺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为核心,以新一代信息技术专业群和现代商务专业群双向联合、复合支撑的“三核双融”专业集群,分别对应高端装备产业为代表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纺织服装为代表的优势传统产业和以电子商务为代表的现代生产性服务业,合力服务河北省现代化工业体系。
我校与麦可思等第三方评价机构密切合作,实施生源质量、在校生成长、短期毕业生、中长期毕业生和用人单位的评价监测,从生源竞争力、就业竞争力、培养过程质量、职业发展竞争力等方面进行学校所属专业的优劣势分析,并与全国行业趋势进行适应性比对,为专业整合和结构优化提供参考和依据。2018—2019年学校停撤招生专业(含方向)11个,新增专业4个,调整专业方向6个,调整专业归属部门1个,优化了专业结构,形成了“三核双融”的专业集群布局。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的“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被列入 A 档高水平专业群。您能否介绍一下学校在推进高水平专业群建设方面的经验?
李贤彬:
高水平专业群要能够助力国家战略和区域支柱产业转型升级,围绕产教融合主线,打造技术技能人才培养高地、技术技能创新服务平台,形成具有自身特色的发展模式,发挥示范引领作用。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群”建设为例,我校积累了如下几方面的经验:
一是动态布局,精准对接产业高端发展需求。要找准产业的对接点,结合专业群自身优势与特色深化对接。紧跟产业高端发展趋势,对接关键技术环节及职业岗位群,动态调整群内专业设置,提升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的耦合度。要健全对接产业、动态调整、自我完善的专业群可持续发展机制,完善专业群“规划、建设、评价、调整”制度。
二是分流分类,精准培养产业高素质复合型人才。专业群为区域产业走向全国乃至全球产业中高端提供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必须创新不同类型的人才培养模式,精准契合产业人才需求。要深化分流培养、分类成才培养模式改革,为学生提供不同的成长路径,量身定制“适合的教育”。
例如,依托创新工作室、品牌培训中心、开放型实训基地等实践载体,实施现代学徒制、高端定制等多种协同育人模式,保障分流培养;打造“模块化、递升型”课程超市,使学生创新能力、职业能力等得到逐级提升,保障分类教学改革;创新推进“1 + X”育训结合,制定融入 X 证书的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创新半工半读、选课制、证书培训制等灵活多样的学历教育模式,培育行业企业急需的复合型人才。
三是融合共生,精准服务区域产业转型升级。要积极融入区域创新生态系统,打造产业技术技能积累中心,服务企业技术进步与创新高地,例如政校行企多方共建兼具科技攻关、英才培养、创新创业、技术咨询等功能的产教融合平台,助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
要深化产教融合,促进产学研“同频共振”,依托应用技术协同创新中心、技能大师工作室等,以产品研发、成果转化、技术推广、大师培育等服务重点行业和支柱产业发展,同时高质量“反哺”专业教学,实现以研促教、研学共振。
要聚焦行业市场需求,实现人才培养与培训服务一体化。服务中小企业人力资源开发,打造行业育训品牌,整合行业企业技能培训资源,建设紧缺人才培训中心,共建共管企业职工培训中心,创新高交互型培训模式,形成“一站式”培训服务体系,满足高技能人才培训需求。
四是开放办学,精准提升国际化办学水平。“国际可交流”已成为高水平专业群的重要标志之一,要加强中外合作办学,校校、校企合作研制国际水平专业教学标准和课程标准,推出具有国际影响的教学资源,形成专业群职业教育中国方案。
要搭建“一带一路”职业教育国际合作平台,丰富留学生培养模式,开展境外学生短期技能培训和应用技术创新项目,培养国际化技术技能人才,促进中外人文交流。
要提升服务中国企业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通过境内和海外两种渠道、线上和线下两个方式、学历教育与职业技能培训两个维度、人力资源与技术服务两种支撑,服务“走出去”企业国际合作项目。要联合“走出去”企业建设海外分校、鲁班工坊,建立海外人才技术服务基地等,培育当地急需的产业人才,加强对企业海外技术服务的支撑。
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是如何与企业合作设计专业群课程体系,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等产业先进元素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中的?您认为该过程中的难点和需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李贤彬:
在专业群课程体系构建过程中,我校紧贴企业对岗位技能需求开发专业群共享、专业方向和专长项目三类优质课程资源,实施专业理实一体智慧课堂全覆盖工程,建成国内专业智慧课堂标杆,聚焦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高新技术。
依照专业方向对应的职业岗位任务,以实操任务工单为主线,整合、序化教学内容,分类配套开发教学设计、教学课件、教学录像、演示录像、任务工单、学习手册、测试习题、企业案例等八要素学习包,分初中高三级设置教学模块,分层培养职业核心能力。
开发情境体验、角色体验、互动体验、实践体验、职场体验的场景模拟体验式课程资源,支撑学生对汽车及其职业特征的深度体验与认知。重点开发高品质 AR/VR 资源。
需要注意的是“两个聚焦”。以我校的汽车专业为例,该专业聚焦新技术,开发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教学资源,以新能源汽车“三横关键技术、三纵关键车型”和智能网联汽车“车路协同、环境感知、智能决策、底层控制”为主攻方向,校企共同开发核心技术课程资源,全面升级国家教学资源库资源。
聚焦教学难题,开发高品质 AR/VR 资源,例如我校汽车系联合运华科技等教育科技企业,针对危险程度高、场景再现难、看不见、摸不着、进不去等教学难题,利用AR、VR、MR 虚拟现实技术,开发新能源汽车高压安全作业、动力电池系统等虚拟实训项目库,突破教学难题,提升教学效能。
高职学院高水平专业群建设需要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的双师队伍,基于工作经验您有何建议?
李贤彬:
高水平的师资队伍是高职学校高水平专业群建设的关键。高职学校要促进高水平师资培养与引进“双轨发展”,聚焦专业重点对接领域,建立吸引人才的新优势,凝聚一批专业(群)带头人、行业技能大师等,打造支撑专业群发展的一流领军团队。
要结合专业群服务的岗位群,根据不同课程模块组合,打造高水平、结构化的教学创新团队。要建立师资分级分类培养体系,依托教师发展中心系统化培养“理—实—教—研”四能教师,优化专兼职教师结构。
要建立校企互聘互兼双向交流的教学团队合作机制,制定校企互通互认教师和技术岗位任职资格标准,实施校企双向流动(成果)“双积分”制度,实现校企师资共育、共享。
上一条:1+X证书制度下职业院校教师、教材、教法改革
下一条:全国首例!所有HWK中德班学生的福利!HWK开通技术留学,我在德国等你!